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改变了人类社会形态,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
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发展,则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藏着高质量发展的密码。高质量发展,是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此次主题教育明确提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奋楫争先,勇立潮头。
一
人们常用“发展得好不好”来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小到个人如此,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概莫能外。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长期实践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但让中华民族摆脱了存亡危机,还实现了国家持续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人生哲理,同样适用于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不能简单地复制和模仿外部经验,而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拥有生态优良、侨海资源丰富、民营经济活跃等优势。然而,由于土地空间有限,发展一度受到束缚,加上长期处于海防前线等历史原因,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沿海周边省份。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里,亲自领导、亲身参与了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他深刻指出,“要敢于担当,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带头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工作,努力为福建发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比如创新,他部署建设数字福建,开启大规模信息化建设进程;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
比如绿色,他亲自推动厦门筼筜湖治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木兰溪治理等多项重大生态工程;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为福建发展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抉择。
比如开放,无论在当时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宁德地区,还是在沿海开放地带的省会福州,主政期间,他都坚持开放发展的道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坚持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并重。
比如协调与共享,他始终重视、关心支持扶贫工作,创造性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等重要理念,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山海协作、闽宁对口帮扶等重要实践。
“离开福建以后,我也一直关注福建。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强调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二
2014年擘画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两年前殷殷嘱托“希望福建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并对福建发展提出“四个更大”重要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福建考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历史川流不息,发展永无止境。
作为东南沿海省份,福建肩负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锚定这一“首要任务”,福建这样发力——
“机制活”是新福建建设的动力源泉。秉承福建人“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改革创新精神,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坚持开放这条必由之路,我们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进集体林权改革等多项制度改革,推动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产业优”是新福建建设的关键所在。作为发展的基石,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稳则经济稳。我们坚定不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这“四大经济”为突破口,推动各产业要素跨界融合。
“百姓富”是新福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民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70%以上,2022年比2012年增长一倍多。
“生态美”是新福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新征程上,我们牢记“生态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在促低碳转型、重防治减污染、强保护建机制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全省上下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全省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2022年达到5.3万亿元,居全国第8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元,居全国第4位;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跨3个万元台阶,2022年达4.3万元,居全国第7位;
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4年保持全国第一;
以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2.9%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4%的经济总量。
战鼓催征,砥砺奋进。
福建饱蘸浓墨,努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三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省委部署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激励全省干部群众进一步强信心、鼓干劲,推动全省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增效。
征衣未解再跨鞍。发展之路没有终点,追求“高质量”任重道远。
我们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这是因为,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从国家层面来看,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全国上下都在凝心聚力抓发展、铆足干劲向前冲,区域竞争非常激烈。
从福建自身而言,全省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坚期,推动高质量发展须臾不可松懈。
今年初以来,福建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奋力实现今年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增长稳,努力拼出个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捷报频频提振信心:由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研发的“温和压力条件下实现乙二醇合成”项目,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揭晓,宁德时代成为锂电行业首个获奖企业,福建工业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高质量发展,福建再发力——
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锻造科技创新这一发展“硬核”引擎,塑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优先进制造业,大力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山海协作、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关系高质量发展方方面面的举措,促进全省城乡互动融合、区域一体化发展。
2023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十五届海峡论坛、第二十一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海创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接连成功举办,为福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今年以来,福建文旅市场持续回暖。一季度,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11079.58万人次,同比增长25.8%,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322.80亿元,同比增长42.9%。“五一”假期,福建位列热门省份第5位。“百趟专列进泰宁”北京首发团、大连至武夷山、上海至三明、宜兴至福鼎、长春至漳州等多趟“清新福建”旅游列车相继开行,“诗”和“远方”的联结交响,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走进清新福建。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今年起福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一季度,福建省民营企业进出口2841.1亿元,增长21.2%,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9.3%,民营企业外贸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进一步夯实。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当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把握发展方向,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干,福建高质量发展的脉动正在八闽大地展现出绚丽的实践图景。(敏 言)
转载自:福建日报